文/丘引(寄自美國)
父母要孩子摘星,表面上看起來是要孩子好,要孩子贏(I want you to win)但背後其實是父母要贏(I want to win)……。
有兩個美國的年輕爸爸,花了無數的心血灌注於他們的4歲女兒身上。他們的共同做法是,把女兒打扮和訓練成像黛安娜王妃,或一些公主或電視明星一樣,然後參加小公主明星秀比賽。
兩個女孩,從小就由爸爸訓練走路方式、表演,還有化妝。其中一個爸爸為了省錢,他親自縫製那些炫麗的舞台衣服,但花費也不貲。一件小小的舞台衣服,成本就要300元美金,大約台幣上萬元。另一個搞營造的爸爸,因自己不會設計也不會縫製,所以,同樣的舞台裝,要價是8千美金,折合台幣約24萬元。這位爸爸為了讓女兒奪得小公主舞台秀,在衣著上已經花費50萬美金,大約是台幣1500萬元。
這兩對夫妻都振振有詞,認為他們給女兒榮耀,給女兒自己所沒有的。他們打死也不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方法是錯誤的,還可能剝奪孩子成長後的生命。
有兩個美國的媽媽,看到這樣的小公主秀,起了動心。她們遺憾自己的童年沒有穿這樣漂亮的衣服,沒有得到小公主的頭銜(比賽給的,還不是真的公主),因此,她們也要給女兒同樣的訓練。
其中一個媽媽,她的女兒抵死不從,她不願意化妝,也不願意受到那些訓練,她只要和其他同年紀的孩子一樣,自由自在的過快樂的童年,但這個媽媽的心被那些舞台秀的虛榮所侵蝕,硬是強拉孩子受訓練,母女關係從天堂直接下到地獄。
另一個中年媽媽則要她的15歲女兒當4歲女兒的教練,訓練小妹妹走路、表演、化妝。妹妹不從,姊姊的嘴巴不斷的說:「妳太醜了,妳不漂亮,妳像垃圾……」,小女孩死命的抵抗,最後崩潰的哭了。
這是在美國著名的費爾博士電視秀(Dr. Phil)上出現的。
費爾博士是心理學專家,他告訴這些要孩子摘星的父母,把4歲的孩子打扮成成人的公主模式,對孩子的心理人格起了不好的作用,讓孩子不健康的過童年,這是非常病態的價值觀方式。
他說孩子就該有孩子的快樂,父母要孩子摘星,表面上看起來是要孩子好,要孩子贏(I want you to win)但背後其實是父母要贏(I want to win),可惜,父母看不出自己的盲點。
<全球震憾>虎媽教養 成績至上
和這些要孩子摘星的父母雷同的是,最近美國出版界有一個華人媽媽叫蔡雪兒,出版了一本英文的「虎媽」教養書,在全球引起很大的震撼,而且還上了時代雜誌。
這位「虎媽」,除了有耶魯大學教授的頭銜外,其實就是很多台灣媽媽的翻版,對熟悉台灣教養或教育的人來說,對於「虎媽」似的教養應該都不陌生,也就是從小逼孩子學琴,成績要考一百分才算好。因此,母子的戰鬥關係無時無刻不上演著。
我問了一位英國的朋友對於虎媽的教養方式,他不以為然。他認為虎媽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太嚴厲,太沒有彈性。這位朋友告訴我,生命不只這些,虎媽把生命侷限在一個小框框裡。這位英國朋友說,虎媽教養下長大的孩子,心理要健康很難,而且孩子還缺乏自信。他懷疑,把教育搞成這樣,青少年自殺率還會提高。
我問了幾位美國的朋友,論點也差不多,都訝異怎麼會有人如此嚴厲地對待一個生命的誕生。
<值得深思>家長捫心自問 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回到費爾博士在他的電視秀上語重心長的說:「我對於我的孩子只有兩點要求,一是教育,另一個是美好的時光。」他解釋說每個人都要接受教育,還要終生學習,而美好的時光,享受生命也一樣重要。如果只有前者,那麼,生命就成了很大的缺口。
「我寧可我的孩子享受生命,擁有美好的時光,也不要成為那樣扭曲的價值觀和生命。」費爾博士直接指出,他寧可孩子擁有快樂美好的時光,而不需為了那些可能會有的昂貴物質生活或高所得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孩子外在光亮,但不代表思想靈光。而孩子的生命品質,需要為那些外在的「頭銜」或「名號」所綁架嗎?
由此,父母需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是︰在努力的付出,要孩子這樣、要孩子那樣時,究竟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或只是自己要贏?或是被「光宗耀祖」的愚孝文化所蒙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