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教出好品格
作者:摘要整理/陳念怡 出處:親子天下
大人擺出權威、一味的謾罵,只會讓親子關係更加緊繃。引導式對話教你運用技巧,提供了溝通的另一種可能。
每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周遭的大人經常不加思索地訓斥說:「不可以那樣!」然而那些刺耳的話,孩子卻一點也聽不進去。「引導式對話」運用有目標的談話技巧,提供了溝通的另一種可能。
大石良子是將「引導式對話」運用在日本教育現場的第一人。她在《改變孩子一生的對話力》一書中指出,和孩子對話最重要的是,先接納孩子的想法,引領孩子思考「什麼是事情應有的面貌?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再根據這些目標,讓孩子自己思考、選擇和決定「應該採取什麼態度或行動」。
以下內容摘自《改變孩子一生的對話力》,教你運用十六種對話技巧,引領孩子改變自己,走向好行為。
用談的,找出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Step 1. 傾聽(仔細聆聽,了解孩子的想法)
(例)現在心情如何?
Step 2. 認同(和孩子站在同一邊,接受他的存在、想法、言行舉止)
看到孩子的成長或正向的變化、結果,加以認同、讚賞。
(例)這次比以前都努力呢。
Step 3. 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感受,讓孩子知道)
(例)有時候就是會遇到那種事。
Step 4. 複述〈重複孩子說的話〉
(例)「做……好累喔。」→「一定很累吧。」
Step 5. 區隔〈為了釐清事實,用兩種觀點做為區隔〉
(例)那是事實?還是你個人的想法?
Step 6. 提問〈提出問題,讓孩子去思考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是有可能的〉
從不同觀點提問,用言語將孩子的想法加以具體化,激發自主行為。
(例)在什麼情況下,你或許做得到?
Step 7. 提供選項〈不要用二選一,最好提供三個以上的選項〉
讓孩子從多重選項中自己做出選擇,培養自主性。
(例)現在有這三種選項,你可以從中選出自己想做的事。
Step 8. 沉默〈當孩子沉默時,不要催促,靜待孩子再次開口〉
沉默可用來整理思緒、增進理解。當孩子不說話的時候,應該耐心等待,給孩子充分的時間。
(例)「沒有關係,你慢慢想,我等你。」
Step 9. 鼓勵〈用言語表達支持〉
(例)我覺得這樣不錯,繼續加油。
Step 10. 重新建構〈提供新觀點,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提供機會,讓孩子跳脫既有的思考框架,明白他人有時會和自己的看法不同,試著理解對方的想法,走出自我中心。
(例)如果你站在他的立場,會怎麼想呢?
Step 11. 累積小成功〈激發興趣,開發能力〉
先肯定孩子的資質,提高動機,激勵孩子採取行動,累積小的成果。認同孩子一連串的行為,進一步設定新的小目標。
(例)今天寫作業只花了平常一半的時間呢。
Step 12. 定位〈相較於目的地,首先確認目前的所在位置〉
(例)已經做到這裡了,再差一點點,你的目標就快達到了呢。
Step 13. 視覺化〈將目標及其過程加以視覺化、具體化〉
目標視覺化,讓行動力更加明確。
(例)你想像自己十年後可能成為怎樣的人呢?
Step 14. 行動計畫〈朝向目標,擬定行動計畫〉
(例)一開始應該先做什麼呢?
Step 15. 播種〈為了半年後、五年後、十年後的將來做準備〉
(例)「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從現在慢慢耕耘,到時就能看出成果。
Step 16. 提議〈提供新觀點,讓孩子自己選擇〉
「我可以提供一個建議嗎?」先獲得孩子的同意再提供意見,就不至於太過強勢,孩子會比較願意接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