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不好!不要!不喜歡!~正面迎接寶寶反抗期
BB:不好!不要!不喜歡!~正面迎接寶寶反抗期 | |||
‧嬰兒與母親 2008/11/19 | |||
寶寶開始懂得會說「NO」其實是一種成長過程,但是許多親子間的摩擦也會在此時相繼發生,該如何平和的面對寶寶反抗、拒絕的情形,爸比媽咪擁有正面的能量於是顯得格外重要。 | |||
【採訪撰文/黃薇潔】 寶寶開始懂得會說「NO」其實是一種成長過程,但是許多親子間的摩擦也會在此時相繼發生,該如何平和的面對寶寶反抗、拒絕的情形,爸比媽咪擁有正面的能量於是顯得格外重要。幫助寶寶培養人格的獨立、自主性,以及建立正確的自我存在感,第一個反抗期是相當重要的時刻,爸比媽咪可得耐心、小心應對喔! 出現時間 通常在2歲左右會出現反抗期,但是1.5歲~3歲之間皆有可能出現。 為什麼會有反抗期 書田診所小兒科陳永綺醫師表示,每一個寶寶都具有與生俱來的獨特性格,在遇到反抗期時其個性的鮮明度將會更為突出。原本很容易相處、不固執的寶寶會因為他的堅持或情緒無法獲得化解而使得反抗期表現更為明顯,時間也會比較長。 雖然每位寶寶都會遇到情緒發展的階段,但並不是每位寶寶都會出現反抗期的表現,某些情緒掌控能力較佳的寶寶就不容易被察覺他的反抗期。 杏語心靈診所心理諮商師李韋蓉並進一步指出,寶寶在反抗期時的心態、反應轉變,都會讓他們更深刻的感受自我存在,也能學習「不」字的用法,同時也瞭解「拒絕」的權力,他們便能夠對於自我權力有好的感覺並奠定信心的基礎,反之,若他們在學習的過程受挫,可能就會對自我的感覺不佳,造成往後較為自卑、不願表達的性格。 反抗期寶寶的特徵 李韋蓉心理諮商師指出7點正值反抗期的寶寶可能會出現的特徵: 1.喜歡獨立完成某件事情。 2.開始設立自我規則。 3.固執。 4.較難受約束。 5.與他人爭吵次數增加。 6.坐不住(心情浮躁)。 7.(嚴重時)出現具有破壞性與攻擊行為,例如會去拍打他人、搶奪物品等。 雖然看起來,經歷反抗期的寶寶好像不甚討喜,但是其實這些行為、情緒的背後都代表這是寶寶發展獨立意識的信號,因此他們會喜歡依照自己的喜好、意志行事。此外,寶寶也將因為他們的整體官能接觸了許多種物品、環境、他人的情緒…等。而更有能力去接觸各類事物,使得他們學習的速度更快也更為成熟。 反抗期會消失嗎? 寶寶的反抗期也是他們展現獨立意識的開端,往後仍舊會持續地潛伏在腦部,影響情緒、個性的表現。因此陳永綺醫師指出,當寶寶出現反抗期之後,問題便不在於反抗期是否會消失,而在於寶寶將來情緒表現的強弱。 耐心面對寶寶的不忍耐!不妥協! 家長們應在寶寶出現反抗期之前便先為雙方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而非等到反抗期出現了才開始遇到狀況得想辦法逐一擊破。陳永綺醫師與李韋蓉心理師皆認為除了平時便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外,家長也應把握原則並拿捏分際。 當寶寶開始有較無法忍耐、不願妥協的情況時,家長應避免直接予以責難或處罰,除了因為過於嚴格的管教方式會讓親子關係較緊繃外,父母的情緒也會容易失控,不論是對親子雙方或是整個家庭環境的正面幫助都很有限。建議家長應從旁觀察寶寶的堅持或需要的部分,假如寶寶是因為衣服的顏色、想要吃零食等原因,家長便可以照當時的情形或是家中的規範來調整,若是無傷大雅的小小堅持,家長可以順從寶寶的想法也無妨;當寶寶的堅持太過無理或是純粹情緒發洩,家長則可運用玩具、遊戲等方式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專家小叮嚀 爸比媽咪應保持正向態度卻非過於樂觀 在初次面對寶寶的拒絕、反抗時,家長可能會認為這是少見的情形,而且「船到橋頭自然直」,過陣子情況就會好轉。對此,李韋蓉心理諮商師表示,家長應清楚正面思考與樂觀的差別,若是單純樂觀的認為,寶寶現在的反抗表現能夠自然而然的回歸以往,忽略寶寶的需求需要被看見與照顧,親子關係、寶寶的心理狀態較難改變。 但正向思考的態度則應能夠對於寶寶不論好壞的表現都有預期,並且準備接受各種可能,這些持正向態度的家長也將對於寶寶的教養、教育更為有信心,因為有了預期,調整了自我心態,家長也更有能力去面對未來在親子關係上可能出現的狀況。 幫助寶寶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 寶寶在1歲~3歲之間會藉由肢體、感官的碰觸來瞭解世界,但是探索的過程卻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危險性,該如何幫助寶寶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且能讓寶寶不致暴露在危險中。對此,陳永綺醫師表示,家長應該要隨時注意家中的危險物品,譬如尖銳的刀器、易碎物品、桌(椅)角、清潔劑等,都應放在寶寶不易取得的地方仔細收好,盡量讓寶寶待在妳的視線範圍之內。 李韋蓉心理諮商師並表示,寶寶在成長的階段喜歡探索、學習,如果家長總是制止,即使寶寶因為擔心讓家長不喜歡而停止摸索,卻也同時限制了寶寶的發展。建議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做的不是限制,而是從旁協助、輔導的姿態,告知寶寶過程中可能會受的傷害,別害怕寶寶受傷,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論是得或失,都非常可貴。 獨立與依賴的拿捏 家長必須建立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的觀念,陳永綺醫師表示,家長應多觀察寶寶,了解孩子的需要,用柔軟的身段去抱他,給寶寶安全感和依靠,讓寶寶從小就能獲得滿溢的愛及溫暖,他們也將從中獲得更多的能力去學習接觸外界。此外,家長運用肢體、語言以及情緒等方式表達對寶寶的情感,寶寶也都能夠藉此學習到父母親的處事態度、表達情緒的方式,因此寶寶的反抗期不單單只是情緒問題的展現,同時也是親子間學習如何溝通以及調整相處模式的好時機。 為避免寶寶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太過自由、放縱而造成他人困擾時,家長也需適時地用堅決的態度予以制止。 專家小叮嚀 爸比媽咪應注意自己的情緒掌控,避免出現強烈的情緒波動 暫時的付出耐心也許不難,但是面對教養寶寶這種必須長時間付出耐心的情況,可就不是這麼容易了。李韋蓉心理諮商師表示,「要有耐心!」這樣的話總很容易就能聽到,但是當遇到寶寶(尤其是反抗期寶寶),持續性的耐心可就相當彌足珍貴。 建議家長在情緒不佳的時候,避免對寶寶出現情緒性的言語或行為,即使有時候只是家長小小聲的碎碎念,寶寶也都會聽進去呢!所以在寶寶面前說出的每句話都要小心,多一點正面少一些負面,因為情緒性話語很多都會讓寶寶認為家長是直接否定了他的能力! (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陳永綺、杏語心靈診所心理諮商師 李韋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年11月號385期嬰兒與母親雜誌】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