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有小粉絲 善用偶像導正行為
小穎最近很愛學電視上卡通打人的動作,特別喜歡打阿嬷,嘴裡還不忘說:「打你喔!」媽咪突然想起孩子喜歡的小布偶豆豆,媽咪跟小穎說:「豆豆喜歡小穎、喜歡阿嬷,豆豆跟小穎握握手、跟阿嬷握握手。」幾次下來,果然有效!
一般說來,讓幼兒著迷的偶像大約可依性別分成幾種:迪士尼公主和日系美少女是小女孩的最愛,白雪公主、灰姑娘歷久不衰,小魔女DoReMi和美少女戰士這種大眼迷濛、手執魔法棒,或擺個手勢和架式就能除惡扶弱的角色大受崇拜;小男生則多喜歡擁有特殊能力的超人和變形金剛、機動戰士等戰鬥類,神奇寶貝和甲蟲王者也是目前常見的;就算角色有多麼複雜,小小孩竟然也能如數家珍,清楚每一種角色的名稱,瞭解個別的優缺點和戰鬥力。
偶像趨勢跟著時代跑
旅居日本的林宜和指出,日本小男孩基本上都喜歡鹹蛋超人或麵包超人,女生則喜歡莉卡娃娃,這似乎成為「傳統」了。每逢暑假都會有廠商辦「超人」和小朋友的聯誼活動,當然也賣出很多偶像周邊產品;而莉卡娃娃更隨時代推陳出新,由傳統的居家配置,到近來連娃娃的家都傾向「科技新貴」型的佈置,簡直是和現實世界的生活同步。
讓人比較訝異的是,小女生愛時髦和化妝年齡逐漸降低,林宜和說:「這很可能是受到小學年紀低齡偶像歌手的影響。」當年幼的歌手在媒體上濃妝豔抹、扭腰擺臀,才藝受到稱讚時,孩子的價值觀也在悄悄改變,孩子的世界很容易因此而物質化,提早催熟。同樣的隱憂,在台灣的綜藝節目或新聞報導裡也常見蹤跡。
相較之下,美國幼兒著迷的東西看起來單純些,2∼5歲的幼兒特別喜歡Blue clues dog或Dora the explore girl(愛冒險的Dora)。但是,當超人、蜘蛛人、史瑞克電影上檔時,裡面的角色或裝扮、周邊商品,也會成為孩子的生活重心;而迪士尼公主和芭比也幾乎是每個小女生的夢想。在美國任教的林欣慧助理教授認為,美國父母並不覺得孩子這樣的著迷有什麼大問題,多半迷上一兩年之後就會轉移目標。
孩子迷卡通過頭,常見的偏差行為是模仿說話和動作、無法克制慾望。前者讓人擔心的通常是暴力行為。孩子看到媒體播出的劇情,對好人和壞人的認知往往是絕對的二分法,於是影響現實行為,認為對方「壞壞」就要打,有時甚至在假想遊戲中,不管別的小朋友願不願意玩,只要自己想像「他」是壞人,就覺得自己可以打他。
找到可認同的新對象
在勸誡孩子時,必需用他們理解的話語,例如,讓他知道,因為是玩遊戲,要先問有沒有人願意演壞人,如果沒有,這個遊戲就玩不成,要改玩別的。對於年紀更小的孩子,則可用另一個新的認同對象去引導正確行為。
許多孩子無法克制慾望,和近年的收集風很有關係。只要看看大環境裡,爸媽、同學都在收集、討論,媒體廣告密集呈現,也難怪孩子耳濡目染,覺得理所當然。如果爸媽有自己的原則,和孩子討論出更好的方式來達到目的,而不是無止盡地購買,例如,引導孩子用自己既有東西和朋友交換,既滿足收集慾望,也不會造成浪費。
孩子的渴望要有出口
當孩子在著迷的階段,爸媽和老師可以透過活動來引導或抒解。信誼基金會幼兒園發展組主任朱郁文舉例,中班孩子特別喜歡戰鬥性的活動,好像有一些攻擊的驅力需要有展現的出口,這時,老師可以拿《北海小英雄》這種比較正向的故事引導,讓孩子們透過戲劇來表現powerful的感覺,當打敗壞人、獲得寶藏時,會有征服世界的成就感。孩子在呈現戲劇時,可以控制情境,讓孩子不會真的傷到別人,也學到運用機智而不使用暴力或武器,一樣可以勇往直前、冒險成功。
由於許多孩子正在迷「甲蟲王者」,有一次,老師請孩子設計甲蟲遊戲卡,把數學概念加進去,甚至讓孩子們學著觀察甲蟲。這麼一來,孩子不再是單單迷戀於原本戰鬥遊戲中的甲蟲和戰鬥力,反而對真正的甲蟲產生感情,樂於觀察。
打破刻板印象開眼界
「公主王子」這類的主題,也曾經在小班裡實行過,讓小小孩滿足扮演慾。朱郁文說:「每一次總有幾個男孩很想當公主呢!」有時其他小朋友會取笑:「男生怎麼可以當公主?」這時,老師就把握機會說:「因為我們在玩遊戲,每個人都可以選自己想當的角色。」同時,老師還透過圖畫書介紹很多不同風格的公主和王子,讓大家打破刻板印象。每次玩起來,也總有一些女生喜歡當王子和侍衛。這樣的扮演,讓孩子的眼界更開闊,不侷限在既有的偶像崇拜或刻板的模仿中。
儘管外界有很多影響因素,但對幼兒來說,爸媽還是引導價值觀的主要人物。除了運用以上的方法,讓孩子對偶像崇拜或著迷的事物找到比較合宜的參與方式,基本上應該重新檢視家中的生活,讓休閒活動多樣化、閱讀類型多樣化、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電視機前,孩子自然能夠由生活的整體上去打開視野,不是只有單一的選擇或被動的接收流行事物,就算成長到青少年階段,你也不必擔心他沈迷於虛浮的偶像崇拜中。(
小穎最近很愛學電視上卡通打人的動作,特別喜歡打阿嬷,嘴裡還不忘說:「打你喔!」媽咪突然想起孩子喜歡的小布偶豆豆,媽咪跟小穎說:「豆豆喜歡小穎、喜歡阿嬷,豆豆跟小穎握握手、跟阿嬷握握手。」幾次下來,果然有效!
一般說來,讓幼兒著迷的偶像大約可依性別分成幾種:迪士尼公主和日系美少女是小女孩的最愛,白雪公主、灰姑娘歷久不衰,小魔女DoReMi和美少女戰士這種大眼迷濛、手執魔法棒,或擺個手勢和架式就能除惡扶弱的角色大受崇拜;小男生則多喜歡擁有特殊能力的超人和變形金剛、機動戰士等戰鬥類,神奇寶貝和甲蟲王者也是目前常見的;就算角色有多麼複雜,小小孩竟然也能如數家珍,清楚每一種角色的名稱,瞭解個別的優缺點和戰鬥力。
偶像趨勢跟著時代跑
旅居日本的林宜和指出,日本小男孩基本上都喜歡鹹蛋超人或麵包超人,女生則喜歡莉卡娃娃,這似乎成為「傳統」了。每逢暑假都會有廠商辦「超人」和小朋友的聯誼活動,當然也賣出很多偶像周邊產品;而莉卡娃娃更隨時代推陳出新,由傳統的居家配置,到近來連娃娃的家都傾向「科技新貴」型的佈置,簡直是和現實世界的生活同步。
讓人比較訝異的是,小女生愛時髦和化妝年齡逐漸降低,林宜和說:「這很可能是受到小學年紀低齡偶像歌手的影響。」當年幼的歌手在媒體上濃妝豔抹、扭腰擺臀,才藝受到稱讚時,孩子的價值觀也在悄悄改變,孩子的世界很容易因此而物質化,提早催熟。同樣的隱憂,在台灣的綜藝節目或新聞報導裡也常見蹤跡。
相較之下,美國幼兒著迷的東西看起來單純些,2∼5歲的幼兒特別喜歡Blue clues dog或Dora the explore girl(愛冒險的Dora)。但是,當超人、蜘蛛人、史瑞克電影上檔時,裡面的角色或裝扮、周邊商品,也會成為孩子的生活重心;而迪士尼公主和芭比也幾乎是每個小女生的夢想。在美國任教的林欣慧助理教授認為,美國父母並不覺得孩子這樣的著迷有什麼大問題,多半迷上一兩年之後就會轉移目標。
孩子迷卡通過頭,常見的偏差行為是模仿說話和動作、無法克制慾望。前者讓人擔心的通常是暴力行為。孩子看到媒體播出的劇情,對好人和壞人的認知往往是絕對的二分法,於是影響現實行為,認為對方「壞壞」就要打,有時甚至在假想遊戲中,不管別的小朋友願不願意玩,只要自己想像「他」是壞人,就覺得自己可以打他。
找到可認同的新對象
在勸誡孩子時,必需用他們理解的話語,例如,讓他知道,因為是玩遊戲,要先問有沒有人願意演壞人,如果沒有,這個遊戲就玩不成,要改玩別的。對於年紀更小的孩子,則可用另一個新的認同對象去引導正確行為。
許多孩子無法克制慾望,和近年的收集風很有關係。只要看看大環境裡,爸媽、同學都在收集、討論,媒體廣告密集呈現,也難怪孩子耳濡目染,覺得理所當然。如果爸媽有自己的原則,和孩子討論出更好的方式來達到目的,而不是無止盡地購買,例如,引導孩子用自己既有東西和朋友交換,既滿足收集慾望,也不會造成浪費。
孩子的渴望要有出口
當孩子在著迷的階段,爸媽和老師可以透過活動來引導或抒解。信誼基金會幼兒園發展組主任朱郁文舉例,中班孩子特別喜歡戰鬥性的活動,好像有一些攻擊的驅力需要有展現的出口,這時,老師可以拿《北海小英雄》這種比較正向的故事引導,讓孩子們透過戲劇來表現powerful的感覺,當打敗壞人、獲得寶藏時,會有征服世界的成就感。孩子在呈現戲劇時,可以控制情境,讓孩子不會真的傷到別人,也學到運用機智而不使用暴力或武器,一樣可以勇往直前、冒險成功。
由於許多孩子正在迷「甲蟲王者」,有一次,老師請孩子設計甲蟲遊戲卡,把數學概念加進去,甚至讓孩子們學著觀察甲蟲。這麼一來,孩子不再是單單迷戀於原本戰鬥遊戲中的甲蟲和戰鬥力,反而對真正的甲蟲產生感情,樂於觀察。
打破刻板印象開眼界
「公主王子」這類的主題,也曾經在小班裡實行過,讓小小孩滿足扮演慾。朱郁文說:「每一次總有幾個男孩很想當公主呢!」有時其他小朋友會取笑:「男生怎麼可以當公主?」這時,老師就把握機會說:「因為我們在玩遊戲,每個人都可以選自己想當的角色。」同時,老師還透過圖畫書介紹很多不同風格的公主和王子,讓大家打破刻板印象。每次玩起來,也總有一些女生喜歡當王子和侍衛。這樣的扮演,讓孩子的眼界更開闊,不侷限在既有的偶像崇拜或刻板的模仿中。
儘管外界有很多影響因素,但對幼兒來說,爸媽還是引導價值觀的主要人物。除了運用以上的方法,讓孩子對偶像崇拜或著迷的事物找到比較合宜的參與方式,基本上應該重新檢視家中的生活,讓休閒活動多樣化、閱讀類型多樣化、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電視機前,孩子自然能夠由生活的整體上去打開視野,不是只有單一的選擇或被動的接收流行事物,就算成長到青少年階段,你也不必擔心他沈迷於虛浮的偶像崇拜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