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敏感的孩子 媽媽你要懂



 


【聯合報╱甘馥榕/北市永誠復健診所職能治療師】

 


 

在公園裡,有的孩子把鞦韆盪得非常高,但有的卻連坐上鞦韆都不敢;有的孩子喜歡在沙堆中打滾,有的卻在一旁遲遲不敢碰沙子。

遊樂場對大部分孩子來說,是奔跑與玩樂的天堂,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卻寧可選擇坐在一旁的長椅上發呆或觀望。為什麼孩子們的發展年齡相當,但表現卻如此不同?

孩子在遊戲過程中,須持續地與外在環境互動,當外在訊息輸入後,經過內在訊息處理,會影響孩子行為反應。所以,如果處理外在感覺訊息的能力受損,會造成孩子做出不適當的行為表現,例如呆住、逃跑或抵抗等原始生存反應。

有的孩子觸覺敏感,若有人拍了他一下,對孩子來說,就像被打了一下,當大腦解讀為被打了一下之後,會引起情緒反應,後來可能演變為呆住、大哭、退縮逃跑或是反擊。

孩子的感覺處理可分為兩個向度,一是對處理感覺刺激的主動性,舉例來說:是不是主動去摸、爬高、找事做或是靜靜地甚麼也不碰;一個是自身感覺刺激的閾值,就觸覺刺激舉例來說,閾值高的人摸砂紙沒有甚麼特別感覺,但閾值低的人會覺得好像被針刺一般難受。

而這兩個向度共可組成四個表現趨勢:感覺尋求、訊息登錄差、感覺防禦、感覺敏感(見上表)。

若孩子符合任何一個表現趨勢的項目,只要沒影響到日常生活表現、人際關係或學校課業表現,家長無須過度擔心,可視為孩子個人氣質,但如果已經影響生活或學業表現了,孩子需要感覺處理與調節的訓練,建議家長尋求專業協助。


【2011/04/04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 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