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夏夜螞蟻路燈~螢光蕈 & 雨蛙(阿慶轉寄分享的)


螢光蕈(夜間可見螢光) 螢光蕈(白天如一般的蕈類)


接連幾天的滯留鋒面,為嘉義阿里山區帶來午後陣雨,阿里山竹崎鄉光華村頂笨仔地區一處竹林,一朵朵小巧的螢光蕈,在夜間散放淡淡螢光,宛若灑落地面的星星,讓訪客們驚呼:「好特別!好可愛!」 維護這片竹林的居民劉佳縣回憶,這塊祖傳一百六十餘年的竹林,長久以來就有螢光蕈蹤影,老一輩的人不知這些夜晚發出螢光的東西為何,都稱之為「鬼火」。 劉佳縣說,每年五月至十月間,竹林裡便可發現螢光蕈蹤影,每株螢光蕈約可存活三天,但極易受損夭折。整個竹林,螢光蕈少則數十朵,最多有近三百朵的紀錄,每逢雨後最為茂盛,今年他還依據觀察紀錄勤加灌水,成功讓螢光蕈在四月間就綻放光彩。


螢光蕈發現地點示意圖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張焜標指出,螢光蕈發光的原因,目前仍不明,它常見於竹林腐敗的竹節、竹葉間,夏天高溫、潮濕環境最利螢光蕈生長,目前文獻記載,森林植物中,螢光蕈是唯一會在夜間發光的植物。 至於螢光蕈是否可食用,張焜標說他不清楚;劉佳縣則表示,老一輩都告誡稱螢光蕈具微毒、不能食用。墾丁社頂公園竹林也有螢光蕈出現。


螢光蕈小檔案
學名:Mycena chlorophos
別稱:螢光菇或螢光小菇(日本稱夜光茸)
體型:約六至十公分
特徵:夜間發出螢光
發光原因:目前仍不明
生命周期:每株約可存活三天
資料來源:劉佳縣、屏科大


目前在台灣仍未有關於螢光蕈的研究報告,它的存在也只是零星的被一些從事夜間田野調查活動的人們所發現而記錄過,在國外,也極少有關於螢光蕈的研究;在P.J.Herring(1978)的文章中也僅提到能夠發光的真菌目前只被鑑定出有9屬42種之多;在北美地區,有二種有名的螢光蕈被記錄:一種是奧爾類臍菇(Omphalotusilludens),其英文名jack-o-lantern是「磷火」或「鬼火」之意;另一種是蜜環菌(Armilleriellamellea)。


其發光機制一般被認為與螢火蟲相同,亦是利用蕈體內的螢光素(luciferin)、螢光酵素(luciferase)、ATP及氧的化學作用而產生光,由於此一氧化反應所產生之能量有98%以光的型式釋放出,僅有2%的能量是轉變成熱能,因此其發光也稱之為生物性冷光。在筆者所觀察到之螢光小菇(Mycenachlorophos)發光,主要是由子實體所產生,並且以蕈傘所產生之光最強,但不知其菌絲體是否會發光。目前,螢光蕈發光的目的尚不清楚,但一般被認為發光是為了散播孢子而吸引一些夜行性動物(主要為昆蟲)前來取食,經由這些動物的取食將孢子吃入,並隨著排泄物的排出而散佈至較遠的地方,或者經由孢子黏附在這些動物的身上而傳播至遠方。


在屏科大所發現的螢光小菇,其子實體幾乎都是由腐爛的竹片或竹葉堆中長出,是相當型的腐生真菌,但是也曾經觀察到螢光蕈是從闊葉樹的樹幹基部之樹皮上冒出的;在夏季連續下雨的夜晚,就會有數量頗多的螢光蕈子實體冒出,構成一幅奇妙的景象。


去年6月 台南東山仙公廟附近也有人發現
台南東山仙公廟附近發現的螢光蕈


這一晚是和 hoher、小青、Jolod 一起來到台南174縣道
目標是「巴氏小雨蛙」,我們是先到35.5KM,當時天未全黑,可是巴氏已開始叫了…
而且數量果然驚人…但是其實不是很好找…

所以我們再往前挺進,來到37.5KM,
這邊我是知道有一處水桶…
應該有白頷和莫氏,抵達時…我發現悲慘的事發生了~我的閃燈好像掛點了…face_cry


完全不會閃,連test都失效…只好用ISO 1600先擋~~

Canon EOS 5D 曝光模式:光圈先決 測光模式:評估測光 白平衡:手動 閃光:Undefined
尺寸:4368 X 2904 光圈:F5.6 快門:1/200 sec ISO:1600 焦長:150 mm


找到一對黑蒙抱接,也用高ISO拼了~~

Canon EOS 5D 曝光模式:光圈先決 測光模式:評估測光 白平衡:手動 閃光:Undefined
尺寸:4368 X 2904 光圈:F5.6 快門:1/200 sec ISO:1600 焦長:150 mm



Canon EOS 5D 曝光模式:光圈先決 測光模式:評估測光 白平衡:手動 閃光:Undefined
尺寸:4368 X 2904 光圈:F5.6 快門:1/200 sec ISO:1600 焦長:150 mm


小青卻在此時發現了螢光蕈,真是太厲害了!這東西好~不用閃燈就可以拍了…face_tongue
螢光蕈之一
Canon EOS 5D 曝光模式:N/A 測光模式:評估測光 白平衡:自動 閃光:Undefined
尺寸:4368 X 2904 光圈:F8 快門:100 sec ISO:100 焦長:150 mm


拍起來還真的是滿可愛的~~
螢光蕈之二


螢光蕈還真是不常見,以前都只是聽說,之前雖有在花蓮看過一次,但都沒機會好好拍它一下…今天終於如願了~face_Mr.green


拍完螢光蕈,來到38KM,今天的蛙況一樣驚人,聲音大到不知如何形容…連打燈高ISO都可以拍到小雨蛙的泡泡!

Canon EOS 5D 曝光模式:光圈先決 測光模式:評估測光 白平衡:自動 閃光:Undefined
尺寸:4368 X 2904 光圈:F5.6 快門:1/160 sec ISO:1600


這張要感謝小青幫忙打光 真是專業的打光師~~face_great


因為閃燈壞了,所以沒多拍,專心幫 hoher 騙巴氏小雨蛙~~face_nickeye
可惜,他們不能待到太晚…不然會影響隔天上班。
所以22:00就結束此次賞蛙~~
但有拍到螢光蕈,還是覺得非常滿足了~~


螢光蕈是生活在竹林的神奇小生物
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我們
卻沒有多少人見過它們


每年的梅雨季節過後
它們就會像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
點起燈招喚著你
然而對於攝影者來說
這是一個挑戰度極高的題材


漆黑不見五指的竹林裡,如果打起閃燈拍攝它們,只會拍到平凡無奇的菌菇
螢光蕈∼漆黑不見五指的竹林裡,如果打起閃燈拍攝它們,只會拍到平凡無奇的菌菇


但是如果長時間曝光呢?
是不是就會如自己所期待的拍下它們的真面目
這樣想也只答對了一半


長時間曝光會讓菌傘發出來的光,被相機記錄下來
但是不發光的部分與生存的環境,卻隱沒在黑暗中
螢光蕈∼長時間曝光會讓菌傘發出來的光,被相機記錄下來,但是不發光的部分與生存的環境,卻隱沒在黑暗中。


因此為了拍攝一張
能獲得螢光與生長環境的照片
我們可以~


補上淡淡的閃光並長時間曝光,就可以得到漂亮的照片囉!(閃光燈用逆光打光,並-1.7EV)
螢光蕈∼補上淡淡的閃光並長時間曝光,就可以得到漂亮的照片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ca 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